在雷恩的计划里,鲁登道夫对沙俄皇国的攻击应该是一场通过长战线和长时间的前线堑壕战所组成的消耗式攻击。

    其核心目的在于迫使沙俄皇国察觉到帝国不愿意在东线战场上扩大自己的领土,并最终通过长时间的拉锯,将沙俄皇国的部队给赶到位于东普鲁士的南方边境。

    这样的操作足以让沙俄皇国的庞大人力物力成为支撑他们一次又一次发动战线冲锋的底气,但也会在可以预见的以月计算的短时间里消耗掉沙俄皇国的大部分兵力。

    根据雷恩自己的计算,如果原本发生在坦能堡的攻势能够从九月十二号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十二号,那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至少能够消耗掉沙俄皇国十万左右的兵力。

    这不是什么夸张的数字,因为沙俄皇国在历史上几乎是以军为级别被当时的德国围歼的,为此他们的集团军司令甚至都选择了自裁这一方式向沙皇谢罪。

    而就算退一步来说,雷恩其实也告诉了鲁登道夫,他们在进攻的时候可以先向前推进,但不要速度过快。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得到了施里芬元帅的首肯的,因为推进速度太快会对帝国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一个是帝国目前在西线有一场大战要打,东线的推进速度过快会迫使帝国失去在西线的补给优势,导致部队的推进速度被迫降低。

    其二则是帝国确实不希望在东线和沙俄皇国大规模开战。

    沙俄皇国在过去的几年里和帝国有非常深的贸易往来,开战不仅会影响到双方的经济,也会一定程度上迫使帝国不得不通过占领沙俄皇国的领土来保证对于沙俄皇国的农产品的需求。

    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需求,因为虽说贸易往来规模不小,但帝国还是可以通过向奥斯帝国和亨加利王国购买的方式进行补足。

    毕竟现在的沙俄皇国还不是地球未来的那个超级工业巨国,主要产品还是农副产品,且对帝国的影响并不严重。

    相反,沙俄皇国反而更要担忧自己的经济会因为这点外汇的缺失而产生波动。

    为此,要求第八集团军尽可能不要向前推进,或者降低推进速度的提案会被通过的原因就很明显了。

    帝国希望通过低烈度且更加偏向防御性质的战斗来迫使沙俄皇国认清现状,并让对方产生和帝国坐上谈判桌的想法。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