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瓦窑村的途中,陈学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作为工业体系内的一员,他深知现在体系内,普遍对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唱衰。

    在研究所,听多了“重工业没救了”的丧气话。

    领导们开会时,悲观的情绪相当浓稠。

    有不少人说大毛撤了专家,咱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还有人把鞍阳钢厂的废墟当笑话,说那是“工业坟场”。

    陈学深虽然是基层员工,但也能感受到那股子从上到下的悲观情绪。

    但刚才从赵瑞刚的话中,陈学深似乎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从鞍阳钢厂的废墟中寻找养料,靠自己的双手种出一棵参天大树。

    比那些刷在墙上的“超英赶美”标语口号,要实在千百倍。

    陈学深手里紧紧攥着企划书,忍不住回想,从认识赵瑞刚开始经历的事情种种。

    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黑市中,赵瑞刚总能找出值钱货。

    复杂的外文资料,赵瑞刚能轻松翻译,甚至可以查漏补缺。

    困扰研究所很久的北荒农场问题,也是因为赵瑞刚提供的样件,让他们看到一丝希望。

    瓦窑工厂的资质认证和等级评定,在陈学深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但在赵瑞刚的操刀之下,也顺利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