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啪!”

    一首定场诗后,紧随而至的便是醒木拍桌。

    茶楼瞬间静谧无声,听书人就连桌上的茶水与零嘴都顾不上,尽皆目光炯炯的盯着说书人。

    “书接上文……”

    说书人缓缓展开纸扇,毫不拖泥带水的悠悠开口,“烟雨楼临渊于灌江口迎战瀛洲十余位大忍……”

    “临渊箭指神明,一人一箭迎着瀛洲漫天箭雨,寸步不让……后又于明军围杀中突围……奔袭千里……强越秦岭……”

    说书人的声音语气、故事进度拿捏的恰到好处,情绪感染极强,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其讲述的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中多有杜撰及夸大,这也是转述者的通病,说书人亦不例外。

    但这说书人对于临渊的死里逃生,且逃亡登州的路线倒是猜想的相对准确。

    除此之外,说书人还提到了裴礼迫切想知道的后续事宜。

    据说书人所言,为了抓住临渊,明州有部分军中高手也渗透进了登州。

    除此之外,短短数天时间,明军在秦岭南侧大量集结,生生拉起了一支三十万大军。

    而为了应对明州的大军压境,登州王陆陆续续调兵二十万在秦岭北侧集结,日夜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