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议如何设立监军一事了。
经过一番商议,细节就敲定了,一套常设监军体制就要在唐军中推行了。陈晚荣长吁一口气,心想:“要不是因为安史之乱,尽管唐玄宗到时已经沉缅于享乐之中,不太爱理政了,唐朝也不会那般由盛转衰,急转直下,唐朝的繁荣再持续几十年没有问题。有了这套常设监军体制,安禄史想造反,难度大了许多。一是,他能不能安插他的亲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使他安插了亲信,能不能保密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上,率先发现安禄山要造反的不是别人,是诗仙李白。只是,他是一个文人,谁也不会信他的话。有了这套体制,军队就稳定多了。要是连这套体制也防止不了的人,那只能说是天绝,我也无能为力了!”
这番商议费时极长,等到商议完,天都放亮老大一阵了。
“一个千年未解的难题,没成想,给陈晚荣解决了,还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完成的,真是万事新呀!可喜!”李隆基有些感慨。
解决军队的稳定性,就连秦始汉武都束手,他们能够调用军队,能够打胜仗,就是没有找到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军队的法子,现在,终于解决这一问题了,姚崇他们不由得轻松一笑。
李隆基接着道:“已经到了新的一年,今年和突厥人这一仗,朕估计,会提前到来。默啜一定是在想,大唐一定会对他动手,他必须在大唐动手之前先下手为强,拿下受降三城,因而,这一战等不到春暖花开之时就要开打。张守珪,过了上元节,你就赶赴军中。”
张守珪噌的一下站起身:“皇上,不必等到过了上元节,臣这就走。”
李隆基一摆手道:“今天是新年,你今天赶去军中,不合适。”
张守珪很是坚决道:“皇上,军情似火,臣越早赶去越好。这过年,等臣打了大胜仗,再来过也不迟!”
李隆基耸然动容,不由得站起身,打量着张守珪,轻轻击掌,赞道:“好!说得好!有你这豪言,朕这心可以放下了。好吧,朕答应你。你今天赶赴军中,等到天气稍为暖和点,陈晚荣再率领炮兵赶来与你会合。”
“遵旨!”
“陈晚荣,你刚成亲,按理说,派你出征有些夺人情。不过,你这监军做得还不错,至少没有将领弹劾你,多是颂扬之声。你和张守珪又合得来,只好委屈你一回了。”李隆基看着陈晚荣,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要求?”李隆基不提还好,一提倒是提醒陈晚荣了:“皇上,臣主理军器监,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手,还需要良工。良工,臣打算自己来培养。不过,皇上要是准许臣在国子监开设一些功课,专门为军器监培养人才的话,那再好不过了。”
“你想到国子监去传授技艺之学?还真是异想天开!”国子监主要是传授四书五经,圣人之道,书学和数学所占份额太少,可以忽略。陈晚荣这一提议还真是大胆,李隆基很是惊奇,想了想道:“自你主理军器监以后,军器监做出的东西很多,样样都有大用处,要是能做出更多的好东西,那就更好了。好,这事,朕准了!”
陈晚荣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还得展开理论研究,这不是现在军器监的人所能完成的。这需要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还非得把触角伸到国子监不可,毕竟国子监才是唐朝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要是在国子监开设课程,必然会吸引不少人到军器监来,到时,就可以把理论研究开展起来。
本以为要费一番唇舌,没想到李隆基爽快的答应了,陈晚荣大是高兴:“谢皇上!”
经过一番商议,细节就敲定了,一套常设监军体制就要在唐军中推行了。陈晚荣长吁一口气,心想:“要不是因为安史之乱,尽管唐玄宗到时已经沉缅于享乐之中,不太爱理政了,唐朝也不会那般由盛转衰,急转直下,唐朝的繁荣再持续几十年没有问题。有了这套常设监军体制,安禄史想造反,难度大了许多。一是,他能不能安插他的亲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使他安插了亲信,能不能保密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上,率先发现安禄山要造反的不是别人,是诗仙李白。只是,他是一个文人,谁也不会信他的话。有了这套体制,军队就稳定多了。要是连这套体制也防止不了的人,那只能说是天绝,我也无能为力了!”
这番商议费时极长,等到商议完,天都放亮老大一阵了。
“一个千年未解的难题,没成想,给陈晚荣解决了,还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完成的,真是万事新呀!可喜!”李隆基有些感慨。
解决军队的稳定性,就连秦始汉武都束手,他们能够调用军队,能够打胜仗,就是没有找到一个能够长期稳定军队的法子,现在,终于解决这一问题了,姚崇他们不由得轻松一笑。
李隆基接着道:“已经到了新的一年,今年和突厥人这一仗,朕估计,会提前到来。默啜一定是在想,大唐一定会对他动手,他必须在大唐动手之前先下手为强,拿下受降三城,因而,这一战等不到春暖花开之时就要开打。张守珪,过了上元节,你就赶赴军中。”
张守珪噌的一下站起身:“皇上,不必等到过了上元节,臣这就走。”
李隆基一摆手道:“今天是新年,你今天赶去军中,不合适。”
张守珪很是坚决道:“皇上,军情似火,臣越早赶去越好。这过年,等臣打了大胜仗,再来过也不迟!”
李隆基耸然动容,不由得站起身,打量着张守珪,轻轻击掌,赞道:“好!说得好!有你这豪言,朕这心可以放下了。好吧,朕答应你。你今天赶赴军中,等到天气稍为暖和点,陈晚荣再率领炮兵赶来与你会合。”
“遵旨!”
“陈晚荣,你刚成亲,按理说,派你出征有些夺人情。不过,你这监军做得还不错,至少没有将领弹劾你,多是颂扬之声。你和张守珪又合得来,只好委屈你一回了。”李隆基看着陈晚荣,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要求?”李隆基不提还好,一提倒是提醒陈晚荣了:“皇上,臣主理军器监,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手,还需要良工。良工,臣打算自己来培养。不过,皇上要是准许臣在国子监开设一些功课,专门为军器监培养人才的话,那再好不过了。”
“你想到国子监去传授技艺之学?还真是异想天开!”国子监主要是传授四书五经,圣人之道,书学和数学所占份额太少,可以忽略。陈晚荣这一提议还真是大胆,李隆基很是惊奇,想了想道:“自你主理军器监以后,军器监做出的东西很多,样样都有大用处,要是能做出更多的好东西,那就更好了。好,这事,朕准了!”
陈晚荣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还得展开理论研究,这不是现在军器监的人所能完成的。这需要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还非得把触角伸到国子监不可,毕竟国子监才是唐朝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要是在国子监开设课程,必然会吸引不少人到军器监来,到时,就可以把理论研究开展起来。
本以为要费一番唇舌,没想到李隆基爽快的答应了,陈晚荣大是高兴:“谢皇上!”